当前位置:首页 > 优资讯 >> 优活动 >>> 正文
优活动
“我眼中的四中校服”小作者文章评选活动开始啦!
2017-04-01 14:38:19

校服
早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
是一份感情、一种责任、一种荣誉
又或是一份归属感与传承
2010年,当四中专属校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时候,“最牛校服”、“最美校服”、“最时髦校服”和“最齐全校服”的评价扑面而来。
\
\
\

如今,萌萌的“企鹅服”、靓丽的制式服和最全品类的校服,仍是一种形象标杆。校服,记录着四中学子的青春回忆,塑造着四中学子的品格,陪伴着学子们成长。
一些四中的小作者,用心记录了他们与校服的故事。是一种情怀、一种寄托、一份约束、一次升华......
\
\

青春的记忆
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都有一道对它浅到模糊但又无比深刻的记忆。阅读文章之前,让我们先欣赏下小作者们穿着校服的风采吧。
\
\

 
我眼中的四中校服

 
高一3班    田雪昀
\

“做一名杰出四中人!”  
 

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每日身着四中的校服,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四中。这身校服以黑白为基调,低调不张扬,就像每一个杰出的四中人所具备的品质--严谨而诚恳,朴实而勤勉。
都说四中课间操是一景。我想:看着上千的学生身着校服认认真真地做一样的动作,一定是一件快事,就像电脑的复制粘贴一样。这确实是校服最大的特点,大家都整齐划一,也是辨认我们身份的特殊标志。但在我眼里,四中的校服不止于此。
爸说:“你们的校服跟过去那会儿的运动服很像。”嗯,确实是的。校服特别舒服,也有弹性,很适合运动时穿。另外,还有一些小细节令我感动:弹力的袖口,可以勒紧的裤脚,深浅正合适的暗兜,甚至还有过冬的羽绒服、棉马甲……每次我在网上订完衣服总是满怀期待,而我也像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总是很快就收到衣服。透过还未拆封的塑料袋,看着干净朴素的校服静静地躺在那里,心里总是特别开心。我甚至为校服特别腾出一格柜子,放置优雅大气的礼服,柔软舒适的开衫,还有春夏秋冬各式各样的校服。我根本不用考虑搭配的问题,因为随便拿起一件穿上,都穿的出去,还是那种素色简约风。
很奇怪,来了四中,我从没听人说起不想穿校服,似乎也没人考虑过。确实是啊,校裤本来就是显瘦的黑色,或者说是蓝黑色,辅之以两侧白色的线条,更加修身。哪会有人不喜欢呢?我还特别喜欢每件校服左上角的标。无论是想花朵一样的那种,还是像徽章一样的,都给人一种很厚重的文化底蕴,细细品味总要赞一声“太巧太妙”。它总给人一种踏实稳健的感觉,用色是那么纯粹、厚重,就像是凝聚了四中的历史, 凝聚了我们“厚其基础,大效于世”的决心。不消言说,却铭记于心。
这就是我眼中的四中的校服,亦在我心中。所谓四中情怀,在校服上也得以体现吧。


高一12班    穆钰辰
\


起初,我并不喜欢四中的校服。

或许是把对初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以及那所学校的怀念全部寄托于那件初中校服上,使我对高中的校服并不期待。
这之前,我也是见过四中校服的,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起眼,甚至有点死板,整身只有两种颜色,这让喜欢色彩的我颇感乏味。我不喜欢这件校服。
后来,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真的穿上了这身校服。看着朋友圈里的大家都在炫耀着自己的校服照,又看看自己身边早已到货却还没拆过封的校服,最终还是穿上试了试大小,走到镜子跟前,呵!活像一只笨拙的企鹅。
于是我便穿着这身校服走进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拘谨而严肃的气氛使校服上的深蓝更显得沉重,年级和班里倒是不乏我熟识的人,可穿着新校服的他们显得略有些陌生了。所有人都穿着这身一样的衣服,虽然初中也是见过这千人同服的场面,可那时,我却感到了些许震撼,我来到了一所十分了不得的学校,我讲见到许许多多十分了不得的人,做出许许多多了不得的事,这让我不禁期待,再抬头,阳光撒在大家的校服上,那抹白色竟跃动起来,我看见了,那是蓬勃的朝气与希望。
这之后,我,我们,穿着这身校服迎接了接踵而至的挑战。还记得在军训时,校服上的深蓝色是那么坚韧稳重,陪伴我们顶着炎炎夏日;运动会期间,校服又和我们一起走过一个个奋力练习的早上和下午,白色,是我们心中跳跃着的青春活力,深蓝色则是我们不屈的信心与坚定;再说游学时,我们游览山水形胜,观天地浩渺,览前人之胜,却也感受千古同悲,校服,也一路随行,我们的旅途上,似乎划过一条绵长的蓝白交错的线,虽不起眼,却轰轰烈烈……经历了这许多种种,感觉,校服艳丽了,灵动了,因为它已不仅仅是校服了,它蕴含着,默默地记述着我们的故事,校服染上了我们的色彩,让我不禁逐渐倾心于它。
我想,我不是很讨厌校服了。
不,我喜欢上了四中校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高一12班    田珺瑶
\


校服与我的故事,是从秋天开始的。 
 
第一次与那抹深沉的红相遇时,我还是一个就读于西城区另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代表学校来四中参加舞蹈比赛。
那天清晨走的有些匆忙,车队从新街口出发,沿着平安里大街向黄城根南街驶去。抱着演出服装坐在大巴车上,也无心细看车窗外间或的几片枫树叶簌簌落下,脑海中迷迷糊糊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几缕寒意从车窗间的细缝里渗入,我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仅有的一件单薄外套。
大巴车最终停靠在四中西侧的大门口。
门口聚集着一群送孩子的家长,和一群一边走,一边向家长挥手道别的学生。学生的脚往前移一步,家长的目光便追随着那红色的身影向前挪一步,直到延伸到铁栅栏里的远处。
更多的学生从我们的身边走过,身上穿着的校服款式尽不相同。一抹曦光斜打在他们的肩上,照亮了周围空气中漂浮着的尘埃。在那一瞬间,仿佛所有最细微的美好,都一尽被无限放大。
我从未想过仅仅一年之后的我会背着书包走进那个六边形的教室里,在那个曾留给我惊鸿一瞥的绿茵草坪上穿着那红色的校服尽情奔跑。
初三时定的中考目标一直是西城区另一所XX中学,为了时刻激励自己,小到铅笔盒大到家里写字桌靠着的白墙上都粘贴满了那所学校的宣传照。谁知命运弄人,一模之后的我偶然获得了特长生考试的机会。原本怀着试一试的心理,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却出乎意料地入选了。于是潜心准备的中考,也在号角吹响、硝烟升起前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能够进入四中当然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事,以至于第一次穿上那身红校服的时候,感受到袖口绒毛摩擦着肌肤的触感,有一瞬间不真实的恍惚。午后和同学们漫步在漱石亭的溪畔,看着长廊里一个个笑容洋溢的面孔,听着身旁不时爆发出的一阵阵笑声,温暖包裹住了校服下搏动的心跳。
我与校服的故事,自此从秋天开始。

高一12班    翁小伊
\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

校服的发明却是用来消除学生的攀比心理。校服不具备一般服装的装饰属性,发展出一种全新的标识性,因为它的消费群体只有学生。而对我来说,校服不只是身份象征,还是一件沉甸甸的责任与荣誉。
那天放学后,我走向平安大街的红绿灯路口,恰好看到上一波行人过马路。冲过去吧?绿灯只剩下五秒,时间太短。我只好站定,等待行人绿灯的亮起。或许是因为作业多书包沉的缘故,我觉得这个灯格外得长。马路上只有一辆电瓶车驶过,空荡荡的。我焦躁地踱着小步,心里有些痒,不时地抬头目光扫过空荡马路,朝对面红绿灯瞄去。居然还有六格时间(一共十格)绿灯才亮。
我看了看四下无人,便一步迈下马路牙子,想借机过了马路。没等迈出第二步,我便像撞上一面大玻璃似地被堵了回来。我忽然注意到迈出那条腿的侧裤缝处的两条白纹。我穿着四中校服呢!四中的学生都该是高素质的,怎么能趁着没车横穿马路呢。
一种羞愧袭上心头。我退回行人道。穿上了四中校服,就应该时时处处像一名合格的四种人。我们走出校门之后,自己便成了四中的校门;母校的风采从每一个四种人身上展现出来。这是一种荣耀,一种四中人独有的精气神。
四中的校服,脱下来是校服,穿上了就是一个符号,一种精神。时刻以身上校服自督自励自勉,也许多年后校服佚失了,只愿它象征的四中精神长存我心。

高一12班    张安祺
\


“还是这套校服最好看了。”

中考的前夕,老师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端坐的我们,认真地说出了这句话。
教室里一片静默。没有人说话议论,也没有人互换眼色交流,大家都垂着眼帘,似乎沉浸到了过去的回忆之中……
三年来,我们不曾有想过脱下校服的那一天。最初的那件标配运动衫早已变得皱皱巴巴,开了线,沾满了墨迹油渍,就连黛蓝色的校徽都被消毒水和洗涤剂染成金黄。只因为这一切都太过习惯,于是我似乎就忘记了,校服,原本是多么的好看。
记得第一次穿上西服正装的时候,我们还是刚刚来到初中的小孩子。那件黑色的外套穿在身上就如同一件长款的大衣,松松垮垮的。我们站成一堆围在高中部的礼堂门口,议论着扣子的松紧,男生衣摆后面的分叉和女生的长袜……这时,老师一声“肃静”,所有的喧哗吵闹在一瞬间消失殆尽了,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立着,用严肃,服从的目光望着老师。开学的第一课,讲的是“令行禁止”。
初二,是学生会换届选举的时候。我作为候选人的一员坐在台下,一身正装在身着标配运动校服的同学之间格外显眼。所有的候选人和即将离开学生会舞台的初三学长学姐们都是穿正装的。这一刻,我仿佛感到了身上这套校服的责任与重量,尽管最后我没能成为学生会的一员,但我依旧为自己当时有胆量,有决心站上那个演讲台而自豪。也为自己曾与那样一群人并肩而无比骄傲。
再一次感受到这身校服中所寄托的厚重内涵与情谊,是在拍毕业照的那一天。三年来有人离开,也有人加入,最终一起走到了最后的我们,全都身着黑色的西礼服,整齐地站在一起。西服早就小了。衬衫的扣子几乎扣不上,原本过膝的裙子也成了短裙。摄像机镜头转动着扫过全年级的面孔后,大家欢笑着散去,又成团地集结在一起合影留念。这一天,没有人嫌弃正装不方便或是不舒服,就这样一直穿了一下午,笑着。
待到三年时光飞逝而过后,我听懂了那句“还是这套校服最好看。”然而我也是幸运的,我与四中校服的缘分不止于此,还有下一个三年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谱写。
也许三年之后,我们终要脱下这身校服,但我们的心中却会永远烙印着四中的印记。

高一12班    张艺馨
\


刚拿到校服的时候,大概是九月的前两天。

一打衬衫,两套极为经典的企鹅款春夏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有那蓝色看着极为舒服。藏蓝沉稳,仿佛证明了四中颇有一番躲进小楼都不是,管他西月与秋风的态度。左胸前的校徽非常简洁,隐约能看出汉字四的形状。
没有什么特殊的款式,最喜欢的蓝色,却是秀色可餐的。
9月,运动会,我几乎没有报任何比赛,一路上坐在看台上看班里的同学在赛场上。1500米的比赛,班里的体委毅然担起了重任。我看着她一开始在长长队伍的前列,从200米的位置就开始超越。太多的选手包围住了她,看不到她的脸和马尾辫,只隐约看到了蓝白色T恤。那天刚好是在下午二、三节课的时候,阳光像泼洒了的颜料盘,我分明看到了湛蓝的天空下她的蓝白色背影似突破了天际,分明是暗淡的颜色却好似满树的绯红,燃烧了苍穹。最后因为感冒,她没有能够跑下来全程。晚上她发了一条朋友圈,配的照片是大操场的400米跑道,附的话是“你们的笑容,你们的支持,我辜负了”。我没有回应些什么,可那天她跑步的样子却出现在我的梦里。蓝白色的影子,云淡天青。
11月,人文游学。刚接到游学必须穿校服的指令后,都有些不情不愿。一次是去观星台,由于堵车的原因,达到景点的时候时间已接近晚上6点,北方的天半黑了。在泼墨夜色下,我们去找寻人文创意组分布在各个地方的100张明信片。每个人的校服在昏黄灯光下更加像蓝黑色了,一群人都融进了夜色中。我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地沿着草坪、砖墙、灌木丛细细地寻找着。那一次我突然意识到,每当我寻不到,有些失望的时候,看着毫不起眼的校服,内心能涌起怎样微妙的一簇簇火焰,虽凄凉,也觉得有些温暖。我们是一群蓝衣舞者,舞步飞旋,打破了夜色的沉默。
然后才能渐渐想起一些微不足道的,但息息相关的一些事情。
一天在食堂,和从四初升入的同学聊天,她说她有些色盲,三年了,一直以为校服是黑色的,不知道本来是藏蓝的色调。
某个周末去电影院看电影,一时散漫无边,随手套了件校服就出门,奇怪是配着我的裤子,显得格外的搭,像套日常装一般青春活力。
第一天看到同学穿校服的时候,不免感慨,四中的学生都好瘦,朋友在耳边插了一句,而且都是瘦高的,没有胖的。
领到四中大背心且穿着它去上课外的游泳课,到了游泳馆后很多家长都在回头看我。当然他们都在看胸前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北京四中”。
慢慢地写这篇文章,点滴的事从记忆库搜刮出来,简直是绞尽脑汁。我窃把这种难以下笔写为“丹青难写是精神”,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有些年少时的故事,往往存在的时候,和风庆云,轻转流年。当它突然散去,梦醒时,揉揉眼睛,终不似,少年游。当我写初中校服的时候,几乎掷下笔,发现自己除了深灰这个形容词几乎写不出来什么。
白头追想生平事,幕府青衫最少年。
或许那一天,我老了,想起生平往事,念想中的,不过是藏蓝色的校服。又或者是翻开有些泛黄的老照片,拨开灰尘,看看那些早已认不出的一张张年轻的脸,勾勒熟悉的校服,就回到了记忆中已知的模样。“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封面是我最喜爱的藏蓝色,这就够了。

高二6班    张欣怡
\


四中给我的第一件,也是最有意义的纪念品,是报道的第一天发给我的四中大背心。

T恤很简单,雪白打底,蓝绿色的字体书写着和门口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北京四中”一样的字体与内容.这是我们的第一件校服,从报道到开学我们需要一直穿着它.它很简单,但很高调,也很帅.它在我们入学前就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告诉我们我们是四中人,无形中的一道限令,约束我们还没有进入四中的心.穿着它出门,我总是能收获无数羡慕与好奇的眼光,甚至赞扬.我为它自豪,甚至我的父母也为它自豪-或者说,为我自豪.我享受拥有它的时刻,因为它像是一种无声的赞许,赞许我曾经的努力.
四中大背心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服,它只是我们最有辨识度的标志.校服的简约程度更甚于它:深蓝和白色,没有大张旗鼓地在背后书写的校名,只有胸前一个毫不起眼的校徽.校服袖子很窄,衣长也只到胯部,不像以前的校服一样袖口宽大松松垮垮,仿佛穿上一件袈裟.很精神.
入学时,我和同学一样,几乎每天都穿着文化衫,希望能将自己的骄傲展现给别人,展现给自己;秋季过去我们换下了文化衫,再到夏季,当时有些幼稚的傲气与夸耀,已经在这半年里,被潄石亭的流水,被窗口素白的玉兰,被自习室一片静默中的落笔声打磨殆尽.我们不需要一件衣服来证明自己.苏轼有诗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终于能够证明自己的优秀时,我想不管校内还是校外,毕业与否,我们走在哪里,都有四中人的气质.
四中的校服也许是一种精神,一种纪念,又或者,一种传承

高二6班    樊子懿
\


我是在2012年的时候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套四中校服。

曾经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穿上六年,结果真的实现了。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和校服有什么故事。于我,校服是我觉察不到的东西,因为每天都在穿,甚至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我丢过校服,最后也没有找回它。我买过许许多多件校服,也淘汰了许许多多件校服。我曾经很讨厌一件校服,而后又喜欢得不得了。我也曾经很喜欢一件校服,后来却再也没有穿过。
 我的床头放着一只校服熊,是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送给我的,曾经我们一起大谈电影、文学,一起做过意面,吃过生日蛋糕。它穿着棕红色的那件校服,还系着小蝴蝶结。有的时候看着它我会想起自己的初中生活。我最好的朋友有另一只校服熊,和我的是一对。我们把熊放在一起,有的时候就像是穿着校服的我们,肩并肩地坐在校园里,手挽着手。那是我们的初中时光。
这一套校服,我穿梭于高中部和初中部之间,如同乘着时光机一样,在时间中回溯。我穿着它参加了初中的毕业典礼,又穿着它参加了高中的开学典礼。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年了。校服是学校的一种寄托。曾经有不少同学出国前,都特意买了一件大背心——那件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穿的大背心,过于宽松的大背心,让朋友们一一签名。
我在毕业前也签了这么一件衣服。我很爱我的初中,爱我的班级。我倾入了很多感情,所以不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在我最迷茫的夜晚不断的袭来,在最孤单的时候无法挥去。我很想所有的人,能够再一起穿一次一样的四中的校服,坐在我们的班级里,再上一天的课。
我没有看过自己的那件衣服,我没有数过有多少同学给我签了字。它是伤心的。它让我想起初中,想起自己的青黄不接的最蠢也是最天真的三年,以及每个人最最纯粹的一面。
在不知所措中,我就进入了高中。还是一样的校服,可是人却完全不一样了。茫然无措地认识新的同学让我很害怕,要融入一个我不确定我是否能爱着的班级让我很紧张。幸运的是,我还是喜欢着这里。我们有着不一样的身份,那叫做人文班的徽章像是别在我们身前一样。
无论走到哪个偏僻的角落,总还是有和我一样穿着企鹅服的同学和我在一起。它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安全感,让我知道还有人是陪着我的,还有人是和我一起的,还有人是与我同行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整齐地坐火车,整齐地拜谒名人的墓园,整齐地在酒店里精打细算着几天的换洗校服,回忆着一天的美好,然后沉沉入睡。
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日子过的也这么快。我在送走了自己最爱的生活后,又一次送走了自己最爱的游学。我已经高二了,明年就会是高三,这八成是我们最后的游学——之所以说是八成,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还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当我看着高一的同学们唱《水调歌头》,他们整齐的校服,稚嫩和还有些迷茫的脸,和一年前的我并无分别。我多么羡慕他们,他们还有机会,而我已经失去了。朋友坐在我的边上,我于是想到这是高中的最后一年多了,我所剩的不多了。
我是多么留恋这里的生活。
穿着礼服走上讲台,也不失是一种机会。我经历了一两百人的四中好声音决赛,四五百人的颁奖典礼讲话,一千人的学生会竞选。我都满意了。我知道自己在前进,可是我也失去了。从我进学校的那一刻起,我的时间就在倒数。于是我要不让自己失望。
 我真的好喜欢这里。
有的周五我会回到初中部走一圈。初中的老师大多还记得我,那是个不太大的学校,大家都很熟,于是也就聊起天了。一切还是原来的那样,初三的同学在操场上跑着圈,初一初二的同学行色匆匆地回家。老师安稳地坐在办公室里,我总是以为自己还能再留在这里。可是我走了,还是背着书包走向更远的地方。
有的时候我会翻起自己的相册,看我们在中国的角落里的合影,仔细辨认每一个人的表情。我还能回忆起许许多多的细节,细腻的细节。很多回忆不经意间就闯到脑海中。我总是不知道珍惜,让最后一次来的太快。我总以为自己还有下一次。可是我走了,列车也还是到站了。
而我终有一天也会脱下这身校服,脱下自己中学生的身份,一切都会不一样的。我希望这一天快点来,又希望这一天永远也不会来。
一天的晚自习前,朋友和我走在回班的路上。她说:“如果不说考试,我真愿意在四中待上一辈子。”我笑了,但心里也很难受。这里承载了太多我的感情,让我难以轻易放下。
我是在2012年拿到的第一套校服。它看过很多了,它看过我的不舍。它看我的时间慢慢流走。不,分明就是长着腿飞奔。它出现在每一个回忆的微不足道的地方,却又串联起了所有的回忆,让它们汇聚到了一点上
那就是,选择这些真的是我的幸运。

高二6班    侯嘉仪
\


前几天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个在他乡上大学的学姐发的内容,

其中一句让我很难忘记,她说“全校就我穿着四中校服。”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句子,甚至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也许在每个四中学子心里,无论曾经的校园时光中多少次为了穿出自己的风格而逃避校服,白云苍狗,校服的样式、面料、气息,都是一段青春年少岁月最好的见证。
今年已经是穿上四中校服的第五个年头了。冬季校服因为加厚而改变了面料的原因,不如春秋季薄校服那样耐磨,袖口已经被磨出了一个小口子。其实已经从网上订了新的校服,也早就送来了就在柜子里还没有拆封。却始终没有换成新的。多半是因为懒。却也在心里有暗暗期许想要让所有初一买的校服穿满六年,见证我全部中学时光的期望。
因为穿着“北京四中大背心”的炎炎夏日有你们——站在高中部操场上拔军姿,站在军营的操场中心大太阳下拔军姿,是我第一次认识你们的时候。全身绷直到最后休息都不能放松,还记得汗水划过后背的时候有些痒,还记得坐在操场上第一次问起你们的名字。还记得三件大背心在军营里扛了六天,最后一天晚上带着自己都有些嫌弃的汗味,所有人在操场上拉歌,脸上的笑容在几乎被蚊子裹住的路灯照射下,格外张扬肆意。
因为大背心质感的格外舒服,几件陆续被我当做了睡衣。只有夏天连续高温酷暑的时候还会拿出来穿。记得有人曾经这样写这件大背心——“我们的校服往往都很低调,但在穿上大背心的时候,那四个字似乎带着一种骄傲,我来自北京四中。”
因为穿上长裤,也偶尔要穿长袖的新秋时节有你们——还记得初一第一次他穿着绿色和蓝黑色的格子衬衫走进教室,告诉我们他的名字,带我们读《新秋之歌》。不知道他从讲台上看下来,那时的我们是不是齐刷刷地两眼放光,带着好奇与渴望,又是否也让他感到满足与愉悦。只是当我看看他,看看黑板上的诗句上写“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再看看窗外,透过大杨树树缝间的细碎的阳光,真的来自一片澄蓝,那一刻似乎有什么不知名的花开了,在心里。说起来到现在仍然感激那一年的时光,似乎在那一年很短的时间里感官完全打开了,对于感觉的把握精准、细腻起来,于是才开始写自己想写的文字。
因为在短袖长裤切换频繁、在全国各地领略山河壮美的时光里有你们——游学要求所有人必须穿校服,像是一种标识,也像是一种可爱的纪念。总在翻相册的时候翻到几张再次看到仍让人嘴角泛起微笑的照片,多半是穿着校服站在陌生的土地上照的,短衣短裤的是福建,不仅短衣短裤更汗流浃背的是四川,长衣长裤甚至被羽绒服包裹严实的是河南。看到那些穿着打扮、看到那些笑靥嫣然、看到那些回忆翩跹,就会想起那片土地上曾经的故事,似乎朱子、马尾船政、诸葛亮、杜甫,乃至程颐程颢都会随着再次焕发活力似的。不知那些在天上的灵魂可曾知道、可曾交流,穿着那样的衣服来拜谒你们的,是来自北京四中的年轻人。
在挽起袖子或穿着短袖来回奔跑在球场上的时间里有你们——无论是亲自上场打或是在场下为朋友加油,永远都无比卖力,表情夸张而真实。在传球、接球,一个个眼神交汇或一句只有彼此知道的口令之间,结识了很多人,很多朋友。最好的朋友之一也爱极了篮球,属于不需要多余的语言就可以准确配合进攻的亲密,如今的她在另一个半球。上次她来高中找我,又换上校服,一起走在高中的校园里。我曾经恍惚,好像一切选择有了另一个同样美好的结局。
在那个春夏之交,那个穿着正装的毕业典礼上,有你们——没人把这当做三年的结束,毕竟那场最后的考试还有一个月,那时觉得仍那么远。于是四个人在当时还没有翻修的高中部操场上,穿着格子裙、白衬衫,照下了许多我们嘻嘻哈哈的模样,有些照片里头靠着头,有些照片里一起看着遥远的未来与远方,更多的是最真诚灿烂的笑脸。那些照片里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对话似乎都还记得。
喜欢结识新的朋友,也喜欢各种款式的校服。似乎中学这六年的所有与朋友有关的回忆都和校服绑在了一起。曾经有一个出了国的同学回学校看老师,因为没有校服被保安大叔拦在门外,她急的直掉眼泪。有人问她怎么不穿校服,她说:“我校服都扔了呀,真的没有了。”看她着急的样子,知道她真的想见到老师和朋友,知道她是真的爱他们。只是扔掉校服的举动在我看来总是有些奇怪。大约是她所拥有的,勾连校服与学校、朋友的回忆还不够厚重吧。
我想大约我是什么时候都不会丢掉自己的校服的,甚至去哪里生活都得带一身在身边。
因为这是在我运动的时候浸满汗水的,在我沮丧的时候擦过没人看到的眼泪的,甚至是趴在桌上酣睡时蹭过口水的。
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一群人曾经一起生活过的证明,穿着一样的衣服一起上课,一起在操场上奔跑跳跃,一起哭,一起笑,那样放肆,那样美好。
希望很老很老的时候,还能从落满灰尘的阁楼里翻出这样一件校服——白底,藏蓝色的袖子,左右两侧各有两条白线。我仍能看着这件校服,在灰尘飞舞的阳光下,回忆起桩桩件件小事,回忆起很多张笑脸,很多种笑声。
看着校服的后背,还能想起在新秋的操场上,我们穿着一样的校服。你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过头,你正要说话的样子。
于是哪怕老得说不了话,也要给你打个电话,在电话里咿咿呀呀一阵子。
像是补上了我们还未相识的孩提时光。

高二6班    贾海容
\


和朋友们在食堂聊天。大家正热火朝天地谈论起自己初中的校服。

说来说去,无论是颜色搭配,料子,还是穿在身上的效果,总归是有一些小小的不满意。一片嘈杂中,不知是谁淡淡地说了一句:“还是四中的校服最顺眼。”
朋友们都止住了讲话,还有人无言地点点头,表示认可。我们都不自觉地环视四周——我们穿了一年半的校服,再熟悉不过的四中校服,突然变的有些陌生。
的确,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我们自以为了解的已经不能再透彻,其实,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才会发觉,它未曾被我们发掘的细节,突然深深打动了我们。而这些细节,才是那样东西,真正的精髓所在。
我第一次认真观察四中运动服的颜色。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一旦让人去描绘这种颜色,倒又很困难。黑色往往给人压抑,蓝色又让人浮躁,而这种近乎于黑色的靛蓝色,是一种说不清的厚重,又不乏干净,纯粹。纵观各路“最美”校服,竟无从找到这种微妙的感觉。其实,如果只有这区区一种颜色,未免太老成了些。当校服上靛蓝色的沉默被雪白打破,我就知道,青春的明朗又得以再次回归,而且更加光彩照人。
回到家里,把之前所有买回来的四中校服从衣柜各个角落取出,平摊开,发现竟满满摆了一床。冬夏运动服,七分裤,polo衫,小毛衣,四中大背心,西装衬衫,西服外套,百褶裙,还有蝴蝶结和黑色的短袜。买的时候,衣服都是陆陆续续送到家的,所以从来没有记过数,只知道需要的时候便找出来用了,很方便。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直观地意识到,我居然存着这么这么多的校服。
手心抚过每一件衣服,柔软的面料贴合手掌的温度,棉花和手上皮肤接触,让人倍感舒适。看着这一件件衣服,我回忆起穿上它们的每一个日子。打着蝴蝶结的正装矫正了平时微微变形的肩膀,带给站在台上的我以优秀和自信。透气的大背心让我在大夏天跑步时及时散去热量,从来是运动的不二选择。冬日,不必一层一层毛衣套毛衣,冬季的加绒运动服,足够让我享受轻便的暖意。每一样衣服,都是那么有特点,而每一个特点的拿捏,又是那样恰到好处,总是被人需要,令人由衷的满意。有人说,最好的东西往往润物细无声。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些默默的闪光点,只因为我们早已完全融入它们,早就以为所谓校服,就应该如此精巧。
因为接触久了优秀,所以早就习惯了优秀。理所应当地以为,优秀就该是一个人固有的品德。所以北京四中的每一个人,一直在理所应当地,追求优秀,追求卓越。北京四中的校服精神,亦是北京四中的校园精神。
感谢优卡公司。一件件校服的设计,离不开学校本身的设计要求,更离不开优卡的严格标准。优卡对四中的量身打造,无形中与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吻合。感谢优卡公司,给予了我更舒适愉悦的校园生活体验。

高二6班    贾茹鑫
\


我从小学到初中转过5个学校,穿过5套校服。

每一场离开都并非心甘情愿,因而我对那些样式不同实则一样丑的校服实际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它们意味着不安定。
然而高中时候大概有些不同。四中是第一所我自己选择的学校,也是我第一次体验住宿生活的地方,我将在这里心满意足地学习和生活。因此,这套校服,将是陪伴我最久的战甲。
说是这套也不准确,四中的校服又有别于其他学校之处,就是其多样性。运动服、礼服、帽衫、羽绒服,应有尽有,款式简洁大方,眼花缭乱间却又层次分明,学生什么时候该穿什么,乱不了。那些丰富好看的,不仅是校服,我们在课余休息和面向社会时依然可以身着它出行,它交织着的,是学校的文化底蕴。
犹记得多种校服刚刚发到手中时,我们几个住宿生回到宿舍就积极地试穿起来——那些并非四中初中部的同学,谁也没有穿过这样可爱的校服呀。说真的,我们都是校服老油条了,这校服的材质是否舒适我们一看便知,因而,更加满意起来。先是蓝白相间的运动企鹅服,只有明了的两种颜色,一宿舍都换上后,望着镜子里意气风发的自己,我们第一次地正式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归属——我们是四中人了!女生换上精致好看的西服礼裙后,眉梢眼角都是惊喜的笑,悄悄地问着旁边的姑娘:“哎,好看吗?”得到满意的回答之后更加欣喜地审视自己:是什么在女孩子的气质中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成长的影子模模糊糊地,此刻终于清晰起来。
穿着校服仿佛就是不敢造次的,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起来。过马路时,红灯里周围的人就全走光了,我也不敢走的;挤地铁时,别人挤,我就先退让一步;在公共场合等车等人,请多看书少玩手机——我穿着四中校服呢,这可不能抹黑!后来,当这些习惯渐渐不需要靠校服鞭策,而寓于我的骨血中时,我愈发感激赋予在校服上的四中精神。这是一种归属感,是我们的品行之守护者,是荣誉。
我眼中的四中校服,每一处都是最独特的。
有校服如此,有学校如此,我更当勉励自我,奋发向上。

高二6班    刘睿杰
\


刚拿到这个题,我心生疑惑,为何不让毕业生去写一写?

他们对校服的感情大概比我们要更加深刻。
 
在厦门大学游学做活动时,一位学长认出了我们的校服,“是四中的!老远我也不会认错!”我忘不掉在简短的对话中他回忆时脸上洋溢的开心与幸福。
朋友圈中一位大三的学姐发了一张班级活动的照片,配字“还是大四中校服最厉害,运动保暖都合适。”那照片上一群人中,一眼就可以望见熟悉的一抹颜色——她还穿着。
我还偶然间瞥到过老师办公桌上,学长学姐喜结连理的请帖,其中一张照片,是两人身着四中的校服,走在校园里的画面。
蓝白色相配,在中国的校服种类中实属普通。曾经一部电影《匆匆那年》中的校服配色被四中人开玩笑地指为“这不‘四中色’”嘛?”可无论走在哪里,四中人总能一眼准确地辩认出自己的校服,并顿生亲切之感。
那或许是因为“在校期间必须身着校服”的规定吧,这规定在最初强迫着大家必须每天与校服打照面,于是校服也成为我们三年甚至六年中学生活的见证者。
不知为何校服的质量非常好,而且颜色禁脏。这给了学生们“自由度”:平时矜持的姑娘穿着校裤也可以随意坐在地上,男孩子们打球也不再怕弄脏回家挨批而打的更加酣畅。校服可以称为衣柜里最为物美价廉的运动服和保暖衣,于是校服上的笔印、汗渍、或灰尘,都成为中学阶段充实生活的一部分
于我,平时周末也穿着校服,首先是出入校门方便,其次是充分的发挥校服的一切作用,在夏天可以挡住雨水、暴晒、空调风和用来擦汗,冬天多穿几件则保温效果很好。现在我一件已经陪我走过五年的校服,仍然同我一起在班中上课,在操场上奔跑,结识了许多朋友,经历了四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一看到校服,就像看到了校徽听到了校训校歌一样,想起了“北京四中”——我饱含感情的一片精神热土
再过一年多我们也终将离开这所学校,身上的校服可以再继续穿,但总缺少一个理由。我会将他收藏起来,作为回忆的媒介,作为自豪的资本。

高二12班    李汀
\


我们北京四中的校服是最漂亮的,

尤其是那套正装校服套装——白衬衫、红色领结、深蓝色西服外套、灰格子短裙。记得初一刚进校,我第一次穿上这套校服,感觉棒棒的,真是太开心了。
教师节,我穿着校服,捧着鲜花回小学母校看老师,那种感觉真是太神气了。羡慕的目光围绕着我,因为我是四中的学生,自豪与幸福充溢在心中。
转眼,初中三年的时光匆匆流逝,我们快毕业了。正装校服却很少有机会穿,因为需要的场合不是很多。记得初一和初二的春光杯艺术节,我们穿着它登台演唱,我们班的合唱获得了一等奖。初二快结束时,我们举行了“十四周岁主题生日会”,我们也是穿着正装校服,迎接那个感人的时刻。
进入初三,迎接中考,正装校服在衣柜深处静静存放,许久没有被动过了。它在等待,等待冬去春来,等待夏日临近,等待最后告别的时刻。
那是五月里一个晴朗多云,灿烂美好的日子。那是一个突然临近,让我无法忘记的日子。
那天,我们按要求带着全套正装校服来上学。妈妈头天晚上把校服找出来,精心整理。我记得妈妈让我试穿的时候,盯着我上下打量,说我长得这么高了……
我们吃过午饭,换好校服,整个初三同学聚集到礼堂。那天的活动安排是先开一个年级会,校长训话,鼓励我们面对中考,全力以赴,迎接“人生的第一次挑战”。然后是合唱团的几位同学登台,演唱励志歌曲《You raise me up》。
我是演唱者之一,站在靠中间的位置。演出很成功,效果很棒,同学们都很感动。不过,在演出前,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我在洗手间换好校服,领结扣没有系好。后来很不幸,不小心滑落到便池里。这样的事情需要万分之一的巧合才会发生,可偏偏就发生了!天呀!我真是太倒霉了!
佳佳是我的闺蜜,也是初中三年我最好的朋友。她正好在我旁边,也目睹了全部过程。佳佳个子比我高,戴着斯文的眼睛,平日里总是慢条斯理地讲着她许多不幸的遭遇。可我总感觉她说的事情其实都是浮云,她生活一帆风顺,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故。可是今天,我却如此不顺利,在我高高兴兴准备上台歌唱的时刻,一贯近视眼的佳佳却突然摇着头,用惊恐与缓慢的语气告诉我:“汀,领结,领结,掉了!掉了!”
好朋友就是好朋友!佳佳看我无助与难过,于是淡定地把自己的领结解下来,递给了我。她说:“你戴我的吧,反正我也不唱歌。”
我感激地接过来……
年级大会结束后,全体同学来到操场上。那天真是太美了,操场上竖立着很长很长的一排架子。我们要拍毕业照了!是啊,那是一个令所有人突然感到有些心酸,有些留念的时刻。
那天我们拍了许多照片。可是遗憾的是,我把领结的事情完全忽略了。佳佳也忘得干干净净。她就是这样的女孩,热心帮助别人,对许多细节的“小事”满不在乎。是的,在那个美好的时刻,我穿着漂亮的校服,系着佳佳的红色领结,而佳佳自己却没有领结。佳佳总说,和我照相很有压力,因为我颜值比她高了一点点。可她的每张照片都是舒心地微笑着,和那个五月里灿烂的阳光一样美好。
当我们发现这个缺陷时,集体毕业照已经拍完了。我突然感到特别内疚与自责。佳佳却满不在乎,她反倒很轻松地说:“汀,没关系啦。回头照片印出来,你帮我P一下,领结就都有了。这个你比较拿手。”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后来,我从校服网订购了四个崭新领结送给佳佳。两个领结是初中款式,两个是四中高中款式。我对佳佳说,希望我和她都能考上本校高中部。希望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
后来,我们都做到了。
高中的校服,比初中的还要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