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资讯 >> 优教育 >>> 正文
优教育
培德书院涉事校长钱志龙的“一面之词”
2017-01-18 16:45:06



培德书院涉事校长钱志龙的一封公开信

致所有关心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你们好!

这几个月发生了那么多事,我都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作为校长,我多希望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孩子们的教育和他们的未来发展上,多希望这场注定两败俱伤的风波可以尽快过去,让时间疗愈一切,但事与愿违,如今整个事态的发展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一厢良愿可以挽回得了。自从澎湃新闻一篇“北京一所民办学校小学生被球踢到家长讨说法,校长当场宣布开除”的文字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虽然那就请辛苦大家也听听校长的“一面之词”吧。

首先我想说: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有“开除学生”这个词汇。我在很多公开场合说过:培德是个不挑学生的学校,6,7岁的学童,多写几个汉字,少背几个单词,调皮一点,安静一点,都是无关紧要的,我不会用任何考试去录取或不录取一个孩子。除非是那些由医生诊断过的,有特殊需求的我们还没有十足把握可以帮助到的孩子,我们会慎重决定。“有教无类”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为我始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大人。

我也确实大言不惭的说过:“培德虽然不挑学生,但是挑家长”。因为办学校不是开咖啡馆,开门就是客。 择校,尤其是民办学校招生这件事和婚姻关系有各种相似之处,是一种非同一般的契约关系。择校的过程再漫长,一旦选好了,你就是打定主意要跟它过下去了。而不是什么事情让你不爽,就从星巴克转会Costa,顾客也不可能要求星巴克使用Costa的咖啡豆。家校双方一定是先得有两情相悦的双向选择,但双方也必须保留放弃的权利,以避免“志不同”或“道不合”的曾经爱人互相绑架,彼此伤害。

我在美国做校长的时候,每年要参加一个叫NAIS的年会,全美独立学校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dependent Schools),一个相当于中国的民办教育协会组织。为什么美国的私立学校要自称独立学校?一位退休老校长的演讲,告诉我答案了。一所希望跟公办学校做点不一样的尝试以补充义务教育的私立学校,如果要生存、要发展、要最终实现目标,要有足够的坚持和不妥协的勇气。它必须独立于三样东西: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普世价值观;英明的或不英明的教育政策;正当的或不正当的家长诉求。

培德书院致力于新时代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了我们华人教育的希望,为了我们下一代“顾此而不失彼”的未来,我们秉持着最初的美好理想,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坚定执着地驶向我们认定的彼岸。虽然我们有独到的理念,但我们并不狂妄,也不苟且,始终在不断地试错,及时改错。培德现在是一个只有区区两年多校龄,寥寥不到200个孩子的小学校,在风雨飘摇的教育改革大潮面前,我们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可能面临翻船的危险。如果这时候船上有一个人站出来,跳着脚,强行要求换个方向前进,船长该拿这个人怎么办?面对剩下的一船人又该怎么办?没错,道理上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前提是不影响妨碍别人受教育的权利。如果家长纯粹以自己的想法出发,不顾大多数人的需求,以消费者的姿态自以为是地提出改良建议,那并不是维权,那是绑架。不幸的是,培德就面临过这样的绑架,甚至现在也正面临着残酷的诋毁和陷害。

澎湃新闻的标题有点耸人听闻,“北京一所民办学校小学生被球踢到家长讨说法,校长当场宣布开除”,校长没有“当场”做任何决定,更没有宣布“开除”一事。培德没有,也绝不会开除XX同学。从XX离开培德时老老小小悲伤惜别纷纷落泪的那个场面,大家都知道XX是个让人疼惜的、品学兼优且善解人意的好学生,是任何一个老师都可能会忍不住多偏爱些的孩子,也是任何一个校长都会希望抢到手的模范学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会让一个好孩子离开一所好学校? 校长真的会如此狠心、如此冲动、如此愚蠢吗?

“被球踢”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下午(周五),培德副执行长小风老师和我一起与家长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对话,整个谈话过程主要是听李利国和丛欣竹夫妇的咆哮和震耳欲聋的拍桌声。在培德深受众人尊敬的、21年前与曾国俊先生共创道禾实验学校的小风老师一开口,就被丛欣竹打断,并大喊“你闭嘴,我最讨厌狡辩!”。至于他们对我个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人身攻击,我都可以置之不理,公道自在天下人心。在我选择做校长的时候,我的恩师就警告过我,我们会和被医闹行凶者戕害的医生一样,迟早有一天会成为被诋毁、被攻击的对象,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

然而,作为这个学校的当家人,我不能允许李利国、丛欣竹夫妇对兢兢业业教学并受到家长、孩子一致爱戴的老师进行人格侮辱,我不能容忍他们对该班级其他温良开明、充满智慧大爱、只是与他们夫妇意见相左的培德家长们进行人身攻击,我更不能接受这两位家长提出的诸如“马上开除XX老师”,“体育课必须男女分开上”,“山水学简直就是爬雪山、过草地”,“英语课教的太难”,“数学课作业太多”,“语文作业耗时太久”,“上学时间太长”,“假期作业太多”,“除了体育老师,其他老师都没有资格带领孩子做体能活动”等等一系列要求。

李利国、丛欣竹夫妇反复在叫嚣:一个没有办法保证学生安全的校长,没资格做校长。我想说:再富丽堂皇的学校,再神通广大的校长都没有办法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免受任何的磕碰。我们绝不会因噎废食,为了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受伤,为了避免担心过度的家长来闹事,就剥夺学生的运动时间,取消春游、秋游,甚至不让孩子课间离开教室。这与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李利国夫妇有一点没说错,培德确实是一所“胆大包天”的学校,我们不但鼓励孩子们利用一切时间和大自然接触,因为我们没有“毒”操场,我们有的是真草坪,孩子们可以光着脚丫子在草地上奔跑翻滚,跌倒爬起;我们甚至允许孩子们攀高爬树,从小爬树的孩子是不会有问题的,反而是那些小时候没爬过树的大人才会心惊胆颤过度忧虑。此外,我们每两周就有一次全天的山水学课,在专业团队的带领下爬的全都是没有水泥台阶的“野山”。这样的学校明显不适合所有家长,但也一定有家长会对我们一见钟情。

我们深知,哪怕老师们再仔细,都不可能避免孩子们受伤,但是我们相信:没有摔倒过的孩子不可能学会奔跑,没有呛过水的孩子也无法学会游泳。很多大人一厢情愿地希望给孩子们提供真空般安全的成长环境,希望他们不吃一点苦,不受一点伤的长大。但我们坚定地认为:一个孩子注定10岁该跌的这一跤,如果非要等到30岁才跌,一定会跌得更惨。我们没有人能够在淘宝上买到“安全”这个礼物送到孩子手里,大人能给予孩子最珍贵的馈赠,就是教会他们怎么保护自己,怎么从跌倒的地方勇敢地爬起,怎么求助及自我疗愈,怎么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怎么在绝望中看见希望。

李利国、丛欣竹夫妇既不愿听学校解释,学校也无法遵照他们的要求“改进”,我个人认为最好的结局就是好合好散,各自寻找志同道合的家校共建伙伴,他们去找一家能够完全保障他们女儿安全的学校,我们继续在风雨飘摇中培养可以扛得住风雨的孩子。于是,在谈判一个小时后仍毫无进展、沟通艰难的情况下,我主动建议,甚至是哀求李利国夫妇终结这场互相折磨的缘分。当时这两位家长表示同意,还当场确认了退学费的金额及办手续的时间,事后丛欣竹所说的“校长丧心病狂,利令智昏,单方面宣布开除孩子”,不知这个“利”字从何谈起?

我必须坦言,做出这种决定的过程远比大家想象的痛苦,想起孩子离开培德时的情形,我的心总是揪紧作痛,想到这个孩子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上学,我更寝食难安。我们一直抱有“投鼠忌器”的心态,希望不要因为父母的言行失当而让那么好的一个孩子成为牺牲品,所以才对李利国夫妇在家长群里一贯表现的倨傲态度、蛮横无礼一忍再忍。我在美国做校长三年,只开除过三个孩子,至今仍历历在目、耿耿于怀,因为无一例外都是因为父母的问题让孩子遭罪。(在我的最近出版的《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做校长》一书中有详细的描写。)

双方对话失败后,即使有多位家长建议我赶紧把他们赶出培德、清出家长群,但念及我们终究家人一场,给了他们道别的机会。但没想到他们以怨报德,从10月底到现在,夫妻俩一唱一和,一刻不停地在各种校内家长群及媒体平台上公开诋毁培德的名誉和我的名声,每天@上百家媒体,甚至连美国大使馆和大众点评都不放过。幸而,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言论几乎是0评论,0转发。我们一直不予理会,不是害怕,也不是没理说,只是不希望子虚乌有的诋毁干扰到学校的正常秩序,不要再像XXX二小一样被推到舆论风口,对无辜的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为了能让培德平安无事,该道的歉,不该道的歉我都道了;该认的错,不该认的错,我也认了。知道XX同学一直在家没有上学,我们甚至愿意邀请她回来,唯一的条件就是请家长停止对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无端干涉和无情绑架。董事会甚至被胁迫无奈,希望校长引咎辞职以息风波。但所有的委屈求全并没有让李利国、丛欣竹夫妇消解心头恶气,他们不但拒绝了我的好意,反而变本加厉、背信弃义地将培德告上教委,摆出一副不置培德和我于死地绝不善罢甘休的架势。

既然伤疤已被无情揭开,我们也就不再顾忌。培德确实有“难言之隐”——我们的高年级的确没有小学办学资质。并不是我们不想合法办学,而是因为位于罗马湖畔的校园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幼儿园的规划和设计,这里没有办小学必须满足的200米操场,也达不到每个年级至少2个班这些硬性条件。小学部的设立,是因为家长非常认同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成果,苦苦央求我们在孩子们幼儿园毕业之后仍然可以留他们在这里学习,哪怕我们不能提供学籍。我们全心尽力地为这些有情有义的家长、为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建立一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新式学堂。

我们从来没有像李利国、丛欣竹夫妇说的那样想要欺骗家长,每一位入学的家庭都会被事先告知培德的“小学阶段”是一个私塾性质的培训机构,不能提供学籍。绝大多数培德的家长本来就不是北京户口,也不可能在公立学校读书,或者也并不希望孩子接受应试教育,参加高考,所以这本是两厢情愿的事。李利国、丛欣竹夫妇在把孩子从芳草地国际学校转来的时候,曾经要求我们出具这一证明,芳草地才同意他们转走,有微信记录为证。

我在美国留学九年,四年前放弃绿卡回国,别无他念,只是一心想为中国的孩子量身定做一所有情怀、有品质、中西合璧的新式学堂。两年前邂逅培德,被“根深中国,盛开国际”的理念感染鼓舞,受联合创办人李亚鹏和曾国俊先生邀请,接受培德书院总校长一职。用一年半的时间把一所仅有46个孩子、且没有办学资质的学校打造成一个受人尊敬、喜欢的国际化的中式学堂,现在招生已接近200人。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由李亚鹏、曾国俊、张黎明等几位临时组成的董事会、教委会却做出罢免校长的决定,并用了“职业道德和操守的丧失”,“严重伤害到培德书院及师生家长”的词汇,引起全校家长的震惊、不解和不满。1月13日下午3:30,董事会代表曾国俊先生会召开说明会,我仅代表我自己和培德书院无辜的孩子和家长向全社会讨个公道。

钱志龙 (前 培德书院校长)

2017年1月12日

钱志龙博士简介

培德书院国际学校总校长

惠灵顿(中国)国际学校理事

北京中国学中心(TBC)董事会董事

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学术顾问

道禾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钱志龙博士出生于上海,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学。高中毕业后保送北京大学,获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文学学士。后旅居美国近十年,先后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播学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语言教学专业文学硕士,美国东西方中心学者,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主修中小学教育领导及管理。

他曾任美国罗耀拉大学实践教授,美国半岛国际学校小学校长,怡海教育集团总裁,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国际部主任,青苗国际双语学校副总校长。2015年9月,他正式出任培德书院国际学校总校长,以教育管理者和行动研究者的身份, 秉承培德“根深中国,盛开国际“的校训,孜孜探索如何培养出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中式人文素养和东方审美情趣的下一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