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资讯 >> 优教育 >>> 正文
优教育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2018-02-08 13:21:01

这是一次由一场音乐会引发的专访。

这场音乐会就是不久前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的“2018上海平和学生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平和学生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

一所学校的音乐会能够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当然很特别,但更特别的是,音乐会当天有五个乐团上台表演:管乐团、民乐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还分A团(高水平团)和B团(预备团)两个团!

而且每个乐团的规模都不小。其中有一个节目是交响乐团A团与民乐团共同演绎《敦煌》一曲,偌大的舞台已经无法容纳两个乐团的全体成员了。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平和学生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

但事实上这还不是平和双语学校艺术团的全部阵容。

据介绍,经过近8年的发展,平和学校的音乐艺术团体,已由成立之初的交响乐团(PHO)发展到包含交响乐团(A团与B团)、民乐团、合唱团、音乐剧团、爵士乐团、管乐团、打击乐团等多个乐团组织的平和学生艺术团(PAT)。目前共有约500名学生加入到不同的乐团中。

一所学校为什么可以打造出这么多学生艺术团体?

“第一教育”小编对话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这些乐团都不是学校刻意打造出来的,而是在独特的校园文化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

教育中的

“有用”和“无用”

话题从艺术教育的功用开始。

虽然艺术团众多,虽然音乐会的表演水准也很高,但是,在万玮看来,艺术学习不是要追求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成就这个目的,更重要的是孩子成长和经历的过程本身。

学习艺术,更多的收获会是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气质、审美、修养等等。这些东西和分数比起来似乎不那么硬,其作用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用。

对于教育中的“有用”和“无用”,万玮讲过一个故事。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平和学校搞二十周年校庆时,有一位校友找万玮要捐资设立奖学金。这个校友2011年高中毕业,当时的年龄也就是二十三四岁。万玮很惊讶他怎么那么有钱。

“他告诉我,他本科是在英国读的,花了200万。毕业的时候,他的银行账户里面有300万。然后他把200万还给了他的家长,还有100万结余。”他是如何赚到300万的呢?

他有一次去酒吧,发现英国酒吧里的音响比国内同样品质的至少贵三倍。假期回国时,他就搞了一套音响带到英国,做成了第一笔生意,第一桶金赚了2万英镑。

后来他又发现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很多,但当地供中国学生娱乐的地方很少。于是他就开了第一家专门针对中国学生的卡拉OK厅。因为生意好,不久又开出第二家、第三家……后来,很多英国其他城市的留学生也来找他,他就在英国开了很多连锁店。

毕业时,他把店铺都转让了出去,拿到300万人民币。

这个孩子对万玮说:“万校长,我很感激您。我在平和高中读书时,是一个整天游荡的人。有一次我从高中部游荡到校长室去了。那天,我的头发有点长,校服穿的也不规整,正好被您看到了。我当时也不知道您是谁,和您顶撞,结果被带到校长室。没想到您并没有批评我。您先忙了一会儿,后来就只跟我说,如果天气冷的话,在校服里面穿件毛衣,外面再穿校服,就让我走了。”

万玮说,作为校长,自己对这件事情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实际上那时我还是校长助理,并不分管高中,脾气还有点暴躁。我真的很庆幸,当时没有对他发火。”

这个孩子又到美国去读了研究生,后来从美国学成归来,开了三家公司。

后来,万玮一直在思考这个案例。“这个孩子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在平和度过了三年,这三年中平和到底给了他什么?他今天的成就中,究竟有多少是我们给他的?”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想来想去,万玮觉得,可能平和这三年允许他到处游荡,是给他最大的财富

“他的初中是在一个管理很严格的老牌学校度过的。他亲口跟我讲,平和有一点很好,允许学生游荡。以前的学校是不允许的,老师一看见他游荡就要批评他。比如看见他在打球,老师就会问你怎么去打球啦?他说我作业做好了啊。老师会说作业做好了,怎么就不求上进了,就不能做点其它的题吗?但在平和,只要他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就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

万玮由此引申出,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些东西看似无用,其实是有用的。游荡看似无用,实际上给了孩子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机会;艺术看似无用,实际上给孩子的审美、修养、高贵品格等打下根基。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由Dr. Alex Wise指挥交响乐A团的曲目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万玮觉得很欣慰,平和的家长和学校在价值判断上是非常一致的。分数要不要?当然要,但是,大家对教育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变化了,不再只看分数,而是更加注重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

克制“从上到下”的冲动

支持“自下而上”的力量

虽然平和有这么多的学生艺术社团,在艺术教育上取得了很多成功,但没有人会认为平和双语是一所“艺术见长”或者“艺术特色”的学校。

万玮说“特色学校”的做法很好,但好学校应有更大的追求。“如果学校只搞一样‘特色’,孩子正好对这个东西感兴趣那当然很好,但如果孩子对此不感兴趣呢?我们要保留孩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在万玮看来,学校的理念要多元,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可选择的环境。

“比如艺术学习,一定是要基于兴趣的。在兴趣的基础上,和志同道合的团队一起互相激励,就能走得更远。但有些东西,你无论如何激发,孩子也不感兴趣——那就换别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可选择的空间。”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平和棒球队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平和足球队

不仅要给孩子们宽松自由的环境,也要给老师宽松自由的环境。

万玮说:“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学校从某种程度上要淡化行政的力量,尽量克制一点‘从上到下’的冲动,去支持一点‘自下而上’的力量。

在具体操作层面,教师的作用相当重要。一件事情,如果是教师自己想做,就会做得非常好;如果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教师只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效果就会打折扣。

“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自下而上的东西。教师愿意做的事情,孩子们愿意做的事情,要呵护它,说不定就能从小苗长成大树。”

以平和的艺术团为例。这个艺术团最初就是学校的几位老师自发搞起来的,艺术团走到今天,也是一个自我生长的结果。

万玮笑着说:“如果是学校行政命令下去,做也可以做,但效果可能没有现在看到的这么好。现在艺术团呈现出一种很有生命力的状态。我却很轻松的,并没有倾注太多精力。”

学生、教师,这是学校的两个主体。在学校里,教师要退后一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鼓励自下而上的自我成长;校长要退后一步,给教师更大的空间,鼓励自下而上的自我创新。

那么,学校要做什么?校长要做什么?那就是服务,就是提供机会和土壤。

仍以艺术团为例,学校除了给了一些必要的物质支持之外,更多的是给政策。比如给艺术团提供外出演出的机会,帮助艺术团找合适的兼职教师,支持乐团家委会的创办等等。不过,这些帮助都有一个前提:艺术团提出需求,学校再去满足。这样确保发展的动力始终在艺术团内部,是内生性的。

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东西是有根的,有根的东西生命力才顽强。如今,平和双语学校有大大小小的学生社团上百个,基本上都是自下而上生长起来的,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多元校园文化。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飞盘比赛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触球比赛

万玮说:“当你往后退,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发展成长就是你要的结果。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成果,而不是你强势逼迫的结果。”

教育只有一门学科

那就是完整表现的生活

英国教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教育只有一门学科,那就是完整的表现生活。”

万玮对此非常认同。在他看来,我们今天做的很多事情,是把学校与社会割裂开来的。

“生活中有哪些课程?有哪些东西在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单独的学科?没有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完整的生活的主体是人。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进入社会?所以,教育的关注点一定是学生。”

很多人对于学校的关注着眼在课程建设。万玮认为,课程建设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课程建设只是基于教师,学生就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在他看来,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还应该是课程的生产者。

不仅如此,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课程也必须时时更新。“我们很多课程完成一个开发周期,已经两三年过去了,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是信息科技,有些知识进入课堂时,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淘汰了。这样的课程就变成了刻舟求剑。”

万玮认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关注教师、关注学生的。教师和学生在不断变化,因此,未来的课程,生成性更加重要。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要‘自下而上’,而不能‘自上而下’。因为‘自下而上’的才是有根的,是鲜活的,是一直在变的。”

就比如平和双语学校大量存在的学生社团,每年在校园里呈现的面貌都不一样。同样一个学生社团,明年换了一批学生就发生变化了。这些不断变化的东西是真实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因为真正的生活、完整的生活就是这样不断流动,不断演化的。

平和有些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课程正在努力打破课堂和生活的界限。比如初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前段时间带着孩子们去秋游,就生发出了一种“语文实景教学”。

初三语文老师带着孩子们“用初三的眼看那秋日的花、木、草、叶”,然后效仿古人,追着秋光、写点雅趣,纪念四年中学的最后一个秋天。

看看这些同学们的作品↓↓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而六年级的一堂数学课则把数学与真实的理财行为结合起来。

六年级数学第三章百分比的应用部分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明的妈妈将3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这3000元到期可以得到多少利息。

初中部数学郑老师从这道题出发,结合本节知识的教学重点设计了“千元理财计划”:周末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银行存一次钱,获得一张储蓄清单,研究存款清单,了解相关的银行专业词汇并寻找本金、利率、期数、利息、税后利息、税后本息和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谈谈自己的千元理财计划。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万玮: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在万玮看来,这些做法实质上就是把学科和生活的情境结合起来。关键是知识是否可以和现在或未来的生活场景建立连接,有连接就有生命力;否则其价值就仅限于考试以及忍耐力的培养。

他笑着说:“说实话,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也想不出来这些具体的玩法,但老师们能想到。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力量。”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有根的,是生长出来的,是多元的,是不断变化的,学习和生活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万玮希望平和双语能够成为这样一所“好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