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资讯 >> 优教育 >>> 正文
优教育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2018-05-31 10:26:03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王栋生老师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所谓的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国家颁布的立德树人文件,也不断强调教育的树人功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人都不见了,教育还有什么含金量呢?就算有,这个所谓的含金量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看来,立人工程至少包括两大层面:一是指向生存环境的,意味着生活层面上自由的获得和生存环境的改良;二是指向精神的,意味着观念层面上自由的获得和精神生命的提升。前者对外,要解决的是社会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体系的问题;后者对内,要解决的是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和文化性格的问题。

唯有生存和精神的贯通,内在和外在身心的全面和谐,我们才能造就具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一代新人。舍此,就只能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可以说,心中有分,目中无人的教育,一定是陈旧的僵死的落后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乞乞科夫笔下的死魂灵。

不妨看看日本,日本是一个让我们情感复杂的国家,历史原因,我们与他们深仇大恨;但在教育领域,你不能不佩服这个国家,短短17年诞生了17位诺贝尔获奖者。

早在2001年,日本提出要在21世纪前50年获得30位诺贝尔奖的目标。20年没到,日本就已完成了一大半计划,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日本之所以诺贝尔奖井喷,除了政策扶持等因素,不能不说日本的教育,尤其是日本教育中对人的尊重。

最近被刷屏的是,日本雾岛市一个6岁小男孩凌,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转学。在他离开学校的前一天,学校单独为他一个人举办了一场毕业典礼。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凌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在这个典礼上,学校还要送给凌一个终生难忘的礼物。凌的跳箱水平有限,每次跳箱都胆怯大哭,而日本学校跳箱又是一项基础达标科目。所以毕业典礼上,老师们为凌准备了一个挑战——10段跳箱。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凌开始挑战十级跳箱

对于凌而言,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凌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他仍然像过去一样大哭,但他不想放弃。这是他的毕业典礼,他只有完成了这个10段跳箱,才能够圆满。

老师、同学们围绕着他,为他加油打气。老师呼吁全体同学为凌借力……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同学们围成一团为凌借力

终于,凌似乎获得了无穷力量,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飞跃而过……这个教育的场景让我热泪盈眶。

首先是对人的尊重。为什么给一个孩子举办毕业典礼?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群体中的一员,进而也代表着整个群体。凌虽然一个人率先离开了,但属于他的毕业典礼不能少。

其次是对人潜能的挖掘。凌如果不离开学校,他的跳箱问题还有时间解决,但当他提前离开学校,跳箱问题就必须解决。学校不能把自己未能完成的任务,交给社会和别人,这是一所学校的信念和价值追求。

最后是对跳箱问题的理解。凌跳箱问题的解决,完全超出了跳箱的范畴,这是一个孩子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在集体中获得力量、信心和勇气,然后独自上场,解决问题的最佳案例。

这是对自我完美的超越,无论将来什么时候,凌会记得这次毕业典礼,记得自己曾经在困难面前的超越,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凌终于一跃而过

如果这属于特例也就算了,类似这样的一个人还有很多。

日本还有一所小学叫做大波小学。这个学校最怪异之处,就是只有一个学生佐藤隆志。为什么只有一名学生呢?因为这所学校距离福岛核电站太近了。核电站事故之后,大量学生都转学了。只有隆志太喜欢这所学校,他舍不得转走,家里条件困难正好也不允许,于是他就留下来了,守护着这个校园。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佐藤隆志一个人的学校

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但这所学校为隆志一个学生做到了极致。

早上,校长举着小黄旗站在路边,护送他唯一的学生过马路。为了给隆志凑一个同桌,班主任大室圭老师主动请缨,扮演隆志的同桌,一起学习。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班主任临时充当隆志的同桌

隆志当然感到寂寞,他最大的痛苦就是,被老师批评了,找不到一个人吐槽。当然他也没有初恋,没有睡在上铺的兄弟。

但隆志所有的学科,全部开设,一门都不少。最神奇的是,一个人的学校运动会照常进行,已经转学的大波小学学生全部赶回来,陪隆志举行运动会。那是隆志一年中最兴奋的时候了。隆志一口气参加了10个比赛项目,基本上冠军都是妥妥的。隆志当然知道,为了让自己得第一,大家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跳远时有人假装跌倒,跑步时故意放慢脚步……尽管如此,隆志还是很开心。

2014年3月20日,在坚守三年之后,六年级的隆志毕业了。这一天,附近的50个居民来到学校,参加隆志的毕业典礼。隆志接过毕业证书,他成了大波小学历史上最后一个毕业生。大波小学就此关闭。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全世界很多国家直播了隆志的毕业典礼

但这所学校的大名,早已伴随着福岛核电站传播到全世界,成为全世界人心目中的好学校。因为真正的好学校,一定会以人为本,会把人的价值摆放在最高位置。

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一所理想的学校成功之道就是尊重它的学生和老师。

学校如何尊重它的学生呢?那就是把学生当成目的而不是手段。人之外,再无价值;人的成长之外,再无目的。教育即生长,生长即目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伦理面前,所谓应试教育的分数价值几何?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私人定制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我们教育也说以人为本,但我们的以人为本在嘴巴上,在文章中,或者在墙上,更多的时候,我们计算教育成本,很多村小被拆除就是如此吧。

教育不直接产生经济效应,所以就算是人才,属于教育的人才总是要低人一等的。君不见各地的人才政策中,教育人才无论如何是不能与其他人才相提并论的。

还是回到日本,教育上对人尊重,社会上也是如此。或者反过来理解,正因为政府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和学生,所以教育中更重视人。

日本北海道石北本线上,有个火车站叫做“上白龙站”,这个站原本是为运货设置的。途经的都是偏僻所在,运送的人流量极少。后来货运事业逐渐没落,这条线入不敷出。日本政府准备关闭这条线了。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这是属于原田一个人的站台

但没想到,在这个偏僻支线上,有个高中女生原田华奈,每天要乘坐这个火车上学放学。为了保证原田能够上学,当地政府作出了一个伟大决定:他们决定继续保留“上白龙站”,直至原田毕业。

于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列火车出现了,没有卖票设施,没有检票,没有站长,每天只有两班车,就是原田的上学和放学时间,准时抵达,风雨无阻,把寒冷和大雪隔阻在外,把烈日和雷雨摈弃在外,把温暖和温馨留在车内,这列火车也成了原田的爱心专列。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原田在大雪纷飞中等火车

2016年3月,原田高中毕业了。当地政府立马关闭了上白龙站,还有另外的几个站。

原田虽然只是孩子,但却是一个人,国家也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国民。为了这个人的温暖,也为了这个人的安全和希望,日本政府保留了一个火车站。

我觉得这个火车站,应该叫做“原田华奈”站,并且要永远保留,成为一种社会责任的象征。经济效益确实很重要,但和人相比,经济效益一钱不值。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原田毕业后取消了几个站

其实,我们也有这样感人的时刻,但是我们往往不在意,我们失去了对美好的鉴别能力。在我看来,失去美好的鉴别能力,也许比失去美好更可悲。

有一年江苏省苏州中学招收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但后来这个学生突然请了很长的假,没说任何原因。张校长赶过去才发现,这个孩子生了白血病。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苏州中学的创始人范仲淹

但让张校长大吃一惊的是,病魔并没有打倒这个孩子,反而激发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他画画,做手工,还会设计服装,并且动手做衣服……

在病中的时候,他还坚持写作。他在绝境中获得了很多人生的体悟。比如我们害怕疼痛,他说他喜欢疼痛,疼痛即存在。疼痛让他知道自己还活着,而活着就是美好……类似这样的人生感悟,还有很多。

张校长被深深打动了,他发动总校和分校捐款,在济慈医院的帮助下,在台北找到了骨髓成功配对,为这个孩子完成了骨髓移植。

孩子好了,来学校继续读书。为了满足他写作的愿望,学校准备给他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孩子希望是粉色的,学校就给他买了一台粉色的苹果电脑。在病中,这个孩子就用这台粉色的电脑,断断续续完成了近20万字的著作。

校长还联系高校,希望实现他上大学愿望,正当一切有了重大进展。突然接到不幸的消息,这个孩子还是走了。

在他的葬礼上,张校长满含热泪,他说,这个孩子是我们学校最好的学生,我们失去了最好的学生,国家失去了很好的人才……他短暂的一生,如同流星划过,照耀了我们很多人……

最后张校长给这个孩子颁发了精美的人生毕业证。开始时间是进入苏州中学的时间,毕业时间是孩子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孩子的父母感动得热烈盈眶。

有关孩子的画画、手工和写作的文字,学校翻拍和整理,最后联系出版了。这本书就叫做《人生毕业证》。每年苏州中学学生毕业时,学校都会赠送这本书作为纪念。这本书会告诉孩子们,怎样珍惜生命、青春和才华?如何让青春不朽,让生命熠熠生辉?

王开东: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含金量,而是“含人量”!

 

苏州中学智德之门

我以为这是最好的人生教育,不亚于日本的这几个生命故事。

真正教育本质的理解并不难,读了上述故事你感动就等于你理解了。所以,教育不在于理解,而在于践行,在于知行合一。在于在世俗的洪流中,我们有没有失去教育的初心?有没有保持对“人是唯一目的”教育伦理执着地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