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资讯 >> 优校服 >>> 正文
优校服
中国校服如何拥有话语权
2018-01-19 08:59:11

礼之大者,莫过于衣冠

中国校服是涉及上亿个中国孩子的成长话题。近几年,在国民素质以及对美感的认知度不断提升的今天,校服,已然成为社会很关注的话题。中国校服在当今的背景下,如何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已成为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要参与进来的“着装”工程。

从民国至今,中国校服经历了时代变迁和现实洗礼,在近几个世纪的教育长河中,校服充当了“必须”但“未曾重视”的角色。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在校期间穿着的衣服,都不曾发出过声音:因为他丑陋、不受重视、更谈不上美观与实用。

中国校服,是个看的见的浩大工程,要想影响与改变它,没有家国情怀和先知先觉、执着热情的决心,很难想象这场涉及上亿个孩子青春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承载这青葱岁月的记忆和成长,如何书写我们枕戈待旦的学习生涯,如何让校园文化获得更健康持久的生命力。

校服有着提高精神风貌的作用

说起中国校服,就不得不提三十七年的民国历史,正是这个年代,开启了中国校服史的篇章,上演了至今仍有余味的一抹韵致。

民国校服,在清淡从容间刻下了民国青年学子们对校园文化的思想觉醒与精神诉求。

今天我们再说中国校服,就要再重新审视民国校服的风貌,可以说从那个时期开始,中国校服文化不仅有了统一风格之作用,提高精神风貌的诉求,整齐划一的校服,更体现了那个时期所独有的学校风格以及学生风貌。

民国校服之后的中国校服,大都被人们褒贬不一,虽说具备了统一的穿着模样,却因为中国大部分学校的校服除了大小码数有区别外,从外形上基本看不出男装和女装有任何区别。

这种宽松的、被称作“面口袋”的运动服制式的中国校服,学生们一穿就是几十年。

缺少校园文化与精神内涵的中国校服,在这几十年间,占据着我们的青葱岁月,留给几代人的印象只是老气横秋的落伍款,缺乏审美情趣的设计,款式上更无性别区分,致使学生们的青春形象骤减。
 

校服不只是一个穿戴的问题

它是一种可直观的校园文化

校服应尊重学生的诉求

如今,从教育审美到校园文化需求,再到精神需求与个性需求,今非昔比。

校服穿在学生身上,该选择什么样的款式、什么样的颜色,他们理当有话语权。

教育,归根结底是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中国校服的使命不单单只满足学生对青春美、时尚美的个性需求,更考量着学校能否为学生树立更好的理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国校服的变革应满足这样的标准和需求,让家长和学生满意,对校服穿着放心,感觉舒心,更要充分满足对校服的设计和研发需求,以产业的责任和眼光来适应校服需求,以多种方案解决和满足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校服的需要。

中国校服不仅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根本利益,而且更应赋予他们充分的话语权。曾几何时,“我的校服我做主”已然成为一种主流。
 

美观的校服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的身份

得体的校服彰显学生的气质
 

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衣服作为皮肤的延伸,是社会生活中自我界定的手段。

美观得体的校服能给孩子一种身份识别与自豪感。同样,设计得体的校服能为学校带来荣誉感与凝聚力。

中国校服的革命—品牌化

中国校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校服所引发的热议和关注度,却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有了不同以往的使命。

中国校服正在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校服革命。英式风、韩式风、日式风,无论什么风也阻挡不了中国校服的前进速度,近十年来,中国校园品牌文化在社会与学校,学生与大众的关注下粉墨登场,演绎了精彩融合的校服文化变革,使中国校服逐渐拥有了话语权与使命感。

优卡以品质和坚持,将历史文化、民族元素、国际着装礼仪相融合,赋予校服新理念、重新定义中国校服价值,为中国的学校和青少年,打造21世纪中国专属的校服文化,传递“以文化人、以衣育人”的精神,让校服更具时代特色。

上一篇:魔法学院的“校服”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