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资讯 >> 优教育 >>> 正文
优教育
家庭教育不能只盯着孩子,家长提升自己最重要!
2018-05-25 10:05:05

“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做父母,往往是父母怎样教我们,我们就怎样教孩子。想改,但不知道该怎样做。连一块钱的玩具都有说明书,养孩子咋就没个‘说明书’?”一位网友曾在我的微博上发评论说。

家庭教育不能只盯着孩子,家长提升自己最重要!

这个问题问得好,养孩子的“说明书”确有必要。同时必须承认,孩子是人不是物。对不同的孩子、孩子的不同行为,家长的教育行为要有不同的反馈,需要家长的教育智慧去应对。家庭教育不能只盯着孩子,家长提升自己最重要,而提升自己的前提是懂得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

教育误区源于缺少常识

我参与过两次全国未成年犯调查,曾经不止一次去过未成年犯管教所,那里关押的都是因为犯罪被判刑的孩子,最小的只有14岁。我跟一些家长聊过,没有一个不后悔的,回忆起往事总是难过得痛哭流涕。有个孩子的妈妈说,她和丈夫做生意,家里条件不错,孩子本来学习挺好,他们外出对孩子也很放心,万万没想到孩子在网吧里拿刀子捅死了人。孩子被抓了妈妈才知道,他一个人在家感到寂寞、害怕,就时常去网吧,还带着一把刀子壮胆。因为跟同伴发生争执,一刀子下去就要了那孩子的命。妈妈说“他从来没跟我说过他自己的感受,我要是早知道孩子会这样,打死我也不会让他一个人在家”。

家庭教育不能只盯着孩子,家长提升自己最重要!

我们国家数千万留守儿童,总有发生遭受意外伤害、产生心理疾病、自杀、犯罪……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父母的监护责任缺失。而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最朴素的想法、最大的动力,就是挣更多的钱,让孩子生活得更好。

当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会出问题,但所有的家长都应该知道:监护人对孩子法定的义务是什么?儿童的权利是什么?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孩子自幼感受不到父母亲情、没有家庭的呵护会受到怎样的伤害……这些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养育孩子没有“后悔药”可吃。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尽心竭力地付出、为孩子的问题而纠结、为孩子的未来精心设计,却没有仔细想过究竟“家庭教育是什么”。有的家长把孩子和钱都交给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却不知道家庭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有的家长一心盯着孩子的问题、怪孩子“逆反”,却没意识到是大人漠视孩子的权利,在跟孩子“对着干”;有的家长努力寻找解决孩子问题的“秘籍”“妙招”,以致对某些“专家”、某些教子成功的“名人”或“万能”的社会教育机构趋之若鹜,却不知道,纠结于孩子问题的细枝末节,不注重自身教育素养的提高,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而我们多年来的家庭教育指导,缺少的恰恰是对家长的基础教育。父母对孩子法定的义务是什么?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家庭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家庭教育常常被误读,家庭的教育优势未能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家长角色失范,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茫然、困惑、遇到问题不知所措,甚至干些傻事、错事,也就不可避免了。

履行责任难以无师自通

教育部2015年末颁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对“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广大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

其中强调家长的“主体责任”,以及“全面学习”“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理念和方法,在我国有关家庭教育的政策文件中尚属首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责任的认识更加清晰,同时也对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如何强化家长教育的新问题。

只有扎扎实实的基础教育,才能达到这种“全面”“系统”的要求;只有家长主体责任明确、把握孩子成长规律、教育素质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而家长的家庭教育基础知识欠缺、自我教育意识淡漠,正是家庭教育盲目性的根源所在。

有时候,家长们很容易被那些自称有教子“秘籍”“绝招”的“伪专家”忽悠。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特点、自己的家境,以“别人家的孩子”为楷模,轻而易举地毁了自家孩子的闪光点;有的家长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细小问题无比纠结、无限夸大,养育焦虑带来更多的教育行为扭曲……类似问题,与人们缺少教育孩子的基本常识不无关系。

一位心理学博士妈妈说:“我了解婴幼儿发展每个阶段的特点。比如宝宝满月后越来越爱哭,6到8周达到顶峰,4个月之后会减少,变得慢慢镇定。所以,当宝宝变得爱哭,我并没有很焦虑,也没有怀疑自己哪里做错了,因为我知道绝大多数宝宝都需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她把这个常识告诉家人,大家在宝宝哭的时候都能保持比较平稳的情绪。了解宝宝发展规律,能让自己比较自信和从容,有底气、有预期。

尽管不是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心理学知识,也不是每个学过心理学的人都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带孩子的实践中。值得学习的是这位博士妈妈并不是纠结于解决孩子啼哭的问题,而是把握孩子发展的规律并学以致用,避免了这一表面现象带给大人的焦虑情绪。养育孩子并没有标准答案,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把握大方向不偏离,遇到具体情境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原则。

遵循规律启发自我教育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他人总结的已有的知识,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理智地控制经验的能力。

在广阔的家庭教育领域,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多学些“显性知识”是必需的。因为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并不能无师自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是家庭的法定功能,在家庭私域也不能随心所欲。

国家、社会注重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把握指导和服务的方向,为家长打好学习基础,帮助他们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核心价值是什么,孩子的权利是什么,自身对孩子的法定责任和角色定位是什么,与学校、社会的关系是什么……有组织的家长教育应当起到“防疫站”的作用,帮助家长增加自身的“免疫力”,而不是出了问题再急救的“120”,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真的理解了、融会贯通了,在孩子教育中一定会少走弯路,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得更好。

家庭教育不能只盯着孩子,家长提升自己最重要!

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日常教育行为都不同,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情境和亲子互动中表现迥异。成功的家庭教育指导,不是让家长“照猫画虎”“鹦鹉学舌”,而是启发家长进行自我教育。家长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因此,家庭教育指导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家长打牢家庭教育的科学常识基础,家庭教育工作最大的业绩是启发家长的自我教育。

在当今社会,学会学习是做家长的基本功,检验学习效果的是家庭教育实践,评判家长是否合格、是否优秀的是孩子。相信家长在“悟道”、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能产生无限的创意,找到并悟出更多解决孩子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教育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增强家庭教育本领。

既然家长教育指导首先应当保证面向全体家长,就应当是由政府买单的“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在当今知识爆炸、互联互通的社会背景下,引领家长自主学习,就要开阔视野、创新模式,以基础知识学习内容为蓝本,开发多媒体、多形式的衍生产品。如音频、视频、APP、亲子游戏,以及系列亲子活动、小品短剧等文艺作品等,通过移动互联设备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互动,充分满足个体的特殊需求。

养育孩子未必有适合所有人的“说明书”,但家庭教育基础知识却是所有家长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家长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明了“家庭教育是什么”;懂得家庭教育的真谛,才能教育好孩子;学会学习的家长,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